在百年变局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贸易摩擦、地缘冲突、通货膨胀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优化商事法律服务将有效推动解决企业困难,助力国际经贸合作平稳健康发展。在日前举办的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张鑫从经贸摩擦预警、知识产权保护、商事认证等方面,对中国贸促会在法律领域为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
公布经贸摩擦指数
提示国际风险
会上,中国贸促会发布了2023年8月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从综合指数来看,该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247,仍处于高位,比去年同期上升59个点,比上月上升137个点。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73.7%,环比上升94.5%。
张鑫介绍说,从国别指数来看,俄罗斯、印度和土耳其经贸摩擦指数在20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位居前三,美国、欧盟和日本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排名位居前三。与上年同期相比,美国、欧盟和印度均保持高位,俄罗斯从中高位升至高位,土耳其从低位升至高位。从行业指数来看,电子、化工、运输设备、钢铁、机械设备、农业、轻工、医药和有色金属行业均处于高位,成为经贸摩擦措施的主要冲突点。在监测的13个主要行业中,电子行业经贸摩擦指数居首位。
从分项指数来看,监测到的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18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启动了27起贸易救济调查,向WTO提交TBT通报和SPS通报144项,发布进出口限制措施18项,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19项。其中,进出口关税措施指数在五类措施指数中居首位。今年以来,除贸易救济措施同比增长外,其他四类分项措施同比继续呈下降态势。
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367,处于高位,较上月上升300个点。印度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其次是墨西哥,英国排名位居第三。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30.5%,环比上升142.9%。电子、机械设备、轻工、医药和运输设备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19个国家(地区)实施的27项贸易救济措施有5项针对中国,涉及豌豆蛋白、烷基磷酸酯、陶瓷卫浴、二氧化钛等产品。
更新知识产权动态
加大侵权保护力度
为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动态,中国贸促会以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为观察样本,定期发布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月度观察报告。
张鑫介绍说,2023年9月报告有三个主要发现:在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方面,中国、美国分别就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及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巴西、土耳其对国内农作物进行地理标志认定。
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中排名位居第十二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全球五大顶级科技集群全部位于东亚,中国的北京、深圳—香港—广州、上海—苏州占据三席。
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中国高校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旨在加深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对全球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现实挑战与风险应对的认识;巴西与美国就专利技术审查方面开展合作;墨西哥与欧洲专利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并就促进知识、技术和资源的转让达成一致。
贸法通累计咨询量达33万次
贸法通是中国贸促会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资提供涉外商事法律咨询服务的重要平台。会上,张鑫介绍说,今年第三季度,贸法通共解答企业咨询1.4万次,累计咨询量达33万次。据统计,企业咨询问题集中在国际贸易(40%)、争端解决(13%)、跨境投资(11%)、国际合规(9%)等方面。从咨询问题来看,国内企业咨询聚焦在国际贸易商事纠纷解决、产品进出口相关法规及要求、境外投资设厂流程、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ATA、RCEP、商事认证、原产地证等方面;境外企业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商事纠纷解决、赴中国投资行业法律风险等方面。从咨询属地来看,咨询企业数量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省份。从咨询国别来看,涉及美国、俄罗斯、越南、泰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秘鲁、阿联酋、南非、菲律宾、埃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贸法通为许多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得到了普遍称赞和认可。比如,浙江贸促会嘉兴调解中心成功帮助嘉兴某企业挽回来自黑山企业的采购订单,以敦促履约方式成功帮助嘉兴某企业收回韩国某企业拖欠的近30万美元尾款;浙江贸促会衢州调解中心助力江山市某企业收回中东某国采购商贸易尾款;广东贸促会以调解方式帮助我方企业与印度某公司签订和解协议并按时支付190万美元贸易货款;湖北贸促会成功帮助某家具公司收回韩国某企业拖欠的贸易货款。